遵义会议着重解决的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遭遇的重大危机,特别是军事指挥和战略方向上的问题,这次会议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关键事件。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离开江西苏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长征初期,由于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士气低落,形势危急,为了挽救危局,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
主要解决的问题
军事指挥问题
- 纠正错误: 遵义会议首先对博古、李德等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严重失误进行了批判,指出他们过于依赖共产国际的指示,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作战策略,导致红军多次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 确立新领导: 会议决定取消博古的军事指挥权,由毛泽东担任军事指挥工作,这一决策是基于毛泽东在历次战役中表现出的卓越军事才能和对中国国情的深刻理解,毛泽东提出的游击战术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思想,为红军转危为安提供了重要指导。
战略方向问题
- 明确目标: 遵义会议还讨论了红军的前进方向问题,经过激烈争论,最终确定了北上抗日的基本方针,并决定先在川黔边建立新的根据地,再图发展,这一战略调整不仅符合当时全国抗日救亡的潮流,也有利于红军的生存和发展。
- 团结一致: 通过这次会议,党内达成了高度统一的认识,增强了全党全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家认识到只有紧密团结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革命的胜利。
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自身重大问题的一次重要尝试,它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着重解决了军事指挥和战略方向上的重大问题,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